旅游團建場地Info
臺州團建場地

臺州,非常適合團建活動的目的地,臺州府城墻,登臨城墻,俯瞰這座陌生的南方小城。
臺州府城墻最開始是建于東晉時期,為抵御外來固守城郡,而此時城墻也只是雛形。到了唐朝初期,臨海升為州治,這才有了銀兩才使城郭規模得以擴建。隨著時光變遷,朝代的更替,這城墻也是多次被拆毀、重建和修繕……跟隨著歲月的腳印,這府城的城墻,著實是一座具有軍事防御與防洪雙重功能的城墻。
踩著長長的石階,一走一緩的向著城門攀去,穿過寫著“雄鎮東南”的牌坊,氣喘吁吁的才到了城樓,這攬勝門上清晰可見歲月的痕跡。
臺州府城墻城門原有7座,分別是東面崇和門;南面興善門、鎮寧門;東南靖越門;西南豐泰門;西面括蒼門、朝天門。而城門上方會建設城樓以防御和眺望。
臺州府城墻,又稱江南長城、江南八達嶺,全長6000余米,現存5000余米,東起攬勝門,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,于山巖陡峭間直抵靈江東岸,延伸至巾山西麓,依山就勢,俯視大江,尤以北部最峻。而城墻高度達到7米,設置了7座城門。城墻下寬上窄,呈梯形,頂部外側設置雉堞,內側砌筑女墻,墻身還間隔一定距離設置外突的馬面。
踩著緩緩地時光,看著城墻上爬滿地枝葉,遠遠望過去,與北京八達嶺長城頗有神似,氣勢恢宏,故而有“江南八達嶺”之稱。這城墻依著山勢,山卻又傍著水系,水域又圍著城墻,山、水、城相融,可謂“青山入城,江水環郭”。
走過城樓,踩著石階,登上樓頂。
遠遠地望見臨海這座城,樓房林立,被層層疊疊地樹木包裹著,似乎是一個不被世俗叨擾地小城。城墻之上勝地眾多,有顧景樓、白云樓、煙霞閣、平海樓等亭臺樓閣,還有民族英雄鄭成功使用過的古炮“大將軍”、元末農民起義首領方國珍稱王祭天的望天臺,清雍正皇帝御筆摩崖石刻和中津古渡遺址。
這時光遺存下來的古城墻,大都是重建于明清兩朝時期,而臺州府城墻可以認為是北宋時代的遺物,時光之外那些悠久的歷史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。
而其中的朝天門位于城西北角,西臨靈江,北倚龍顧山,是一道天然雄關,俗稱“西門”。朝天門憑借龍顧山的天險,雄偉壯美,把城門取名為朝天,更使城墻顯得有氣魄有活力。興公樓的取名,是為了興盛公益事業,造福古城老百姓,讓老百姓永遠銘記在心。
城墻之中的城隍廟始建于唐武德四年,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,是臺州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隍廟。由于多次遭遇火災,現在的城隍廟是在原來遺址上重新修復的,廟內供奉城隍神屈坦是三國時期人士,孫權時期的大臣屈晃的兒子。
時光的痕跡,讓人駐足,透露著絲絲縷縷的氣息,讓人捉摸不定卻又不敢妄言。去臨海,必要登臨這城墻才是一件重要的事。